一、经济基本面担忧引致前期市场调整
今年年初以来市场进行了调整,基于2021年市场较高的交易拥挤度,很多资金拥挤到新能源赛道,2022年初一部分部分机构和投资者进行调仓交易,引发了市场的整体调整,这些调整虽在预期之中,但由于短期调整幅度较大,很多追求绝对收益的资金进行了止损交易,形成对于市场的负反馈并一直持续到春节前。
春节过后俄乌冲突爆发引发全球对于风险资产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抛售,期间多家中概股被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清单,致使市场情绪进一步发酵,进而对港股、A股产生冲击,开始了春节后的新一轮调整。三月末,奥密克戎散点式爆发,上海的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四月上旬金融稳定工作会议召开,市场逐步企稳。
回顾上半年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市场表现的导火索是资金层面的因素,然而背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担忧。
2022年我国国内宏观经济增压承压,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导致。第一,地产投资数据下滑,且政策出台后并没有明显好转。第二,疫情对于需求端以及供给端的影响。投资、消费、进出口是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而目前其中的投资、消费都出现了负面因素的影响,叠加机构换仓、俄乌冲突等影响资金层面的因素,形成了今年以来的调整趋势。
二、市场趋于底部 权益投资性价比凸显
经历了过去四个半月的调整,在当下时点如何看待未来的市场走势与投资机会?市场过去的调整幅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包括公司的估值以及市场情绪,目前都在接近底部的水平。本轮市场估值低点出现在4月26日,以PB衡量,本轮估值水平之低在历史上仅次于08年和18年,可以说目前市场水平在A股历史上处于非常有吸引力的阶段。因此在判断未来中长期市场走势中我们更主要的是考虑两个问题:
一,未来2-3年中国是否仍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二,未来2-3年国内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是否不断提升。
相信以上两个问题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因此在当下较低的点位去预测未来两到三年的走势,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目前时点投资权益市场性价比很高。当然目前大家同样关心市场未来几个季度的短期表现,那大家要关注的主要是国内因素以及海外因素,其中国内因素占比更高影响更大。
我们来分析一下国内究竟处于什么状态。目前大家对于进出口的观点基本形成了共识,进出口对于经济的拉动会远低于2020年和2021年。所以核心的关键还是在于投资和消费,这两部分受疫情的影响较大。本轮疫情对经济影响最大发生在四月份,未来的影响将进入边际改善的阶段。同时随着管控经验的不断丰富,管控政策也会不断优化调整,但是疫情的短期冲击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情况,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最后奥密克戎疫苗的研发进度加速以及未来的接种对于疫情整体防护的利好,对于复工复产、经济复苏都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投资方面,基建投资是未来国家大力发展的方向。地产投资随着政策的不断放松,或将陆续对市场产生正面的效果。与此同时6月份之后地产相关数据基数降低,下半年地产公司对于经济的拖累会有大幅改善,甚至于到今年年底,不排除会开始产生一些正的拉动贡献的可能。
所以整体来看,到今年年底,对于市场产生制约的各项负面因素都会有比较好的改善,从中长期的角度,目前市场正处于较明显的底部,未来有可能形成底部反转的态势。当然反转的态势可能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负面因素的改善逐步发生。未来一定时间内更多的可能是在不断的筑底、震荡,如果随着一些积极的因素不断的释放,就会是一个底部逐步抬升的过程。因此对于基金投资而言目前是比较好的时点,可以通过定投降低成本、累计足够的本金,在未来进入上涨周期大概率可以获得较好的回报。
三、长短期需求确定性行业或迎来投资机会
未来我们投资的重点方向,我主要关注三个维度:需求确定性较强的光伏、猪周期,短期需求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中长期需求无碍的新能源车,以及需要自下而上挑选个股的一些传统行业。
需求基本面不会受到疫情过多影响的行业是光伏行业,光伏的需求是全球性的,中国的需求在全球只占一部分,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提高,光伏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因此今年光伏的需求确定性非常高,也是当前调整幅度不大,基本面强劲的行业。
猪周期的确定性也比较强,大概率会经历在下半年某个时间见底,到年底左右的时间价格再逐步抬升,最终在明年迎来整个猪肉价格主升浪的过程。下半年虽然价格会从底部逐步抬升,但是大部分养猪企业还是亏钱的,因此行业还在逐步地进行淘汰,大概率在明年下半年会进入到这一轮猪周期的顶点位置。伴随价格变化的过程,当前的时间点这个行业是有投资机会的。
新能源车的需求依然具有韧性,但在短期内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上游锂矿的价格升高导致电池和整车的价格都有比较大幅度的抬升,但价格抬升会对需求造成的影响大小难以确定,因此行业存在短期的不确定性。但由于中长期需求的确定性及相关产业链公司竞争力不断提升,依然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其他诸如医药、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需要自下而上去选择个股,进而寻找好的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