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知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不是一个搞与不搞的问题,而是一个怎么搞好的问题。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建造方式的变革,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更是一种社会形态的演进。全面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业的重大战略抉择。

从建筑层高上可以区分为高层装配式建筑和中低层装配式建筑;从建筑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智能装配式建筑和功能性装配式建筑;从建筑材料学的角度上可以划分为低碳装配式建筑和传统装配式建筑。

未来的装配式建筑不能单一称为装配式建筑,而应该称为装配式建筑体系,其本质变革应该是建筑形式上的、功能上的、材料学上的复合型升级。单就该问题的回复来看,需要对建筑层高进行区分。

综合而论,其第一个核心工序应该体现在设计上,BIM的诞生就决定了不但会和装配式建筑成为连体婴,并且还会延伸出更多、更大的价值。

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房屋的稳定性和连接点的方式,也决定了生产中的板材模型,如果设定标准板,则异性板可以根据房屋设计需要进行拼合生产,现场切分,这样便可避免运输过程中的碰撞耗损。

同时可以依托设计管理对预制构件进行编号,并顺序运输,可将安装效率最优化。在进行现场安装时,第二个核心工序体现在主体结构上。

第一种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墙体交汇点上现场浇筑)广泛运用于北方的高层装配式建筑。

第二种是用重钢替代钢筋混凝土,将其包裹于墙体内,解决防腐和不耐高温等问题;第三种是中低层建筑直接采用轻型钢结构,同样锚固于墙体内,让房屋形成一个被五花大绑的整体,共同对抗各种力。

第三个核心工序体现在工厂预制的墙体尺寸与其本身的综合性能(例如:隔热、保温、隔声、防潮、抗拉裂性、强度、重量、厚度等),决定了在安装过程中所要借助的工具。

第四个核心工序体现为安装方式上,根据不同的层高、产品特点、地理位置等因素,其本身的安装方式是多样性的。比如:中低层建筑可不依赖或部分依赖于吊车,可以直接通过工人拼装完成;而高层(例如现在合肥等地高层装配式建筑)则需借助塔吊、现场浇筑、脚手架等才能完成。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并不能单一、统一的一概而论,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

现阶段,制约装配式发展的因素主要还是成本过高,质量安全评定标准还没有完善,发展的前景等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