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如何拒绝App定向推送?这20款常用App无一得到友好程度高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展示已成为App标配之一,它通过对用户的跟踪识别进行精准画像,向用户定向推送符合其喜好的产品或服务。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2018年“双11”主会场的跳失率从原来的50%降到了10%,基于个性化展示带来的流量,已经超过了搜索带来的流量。2019年的“双11”,更是产生了453亿次AI个性化展示。

  但与此同时,它也给用户带来被“偷听”、被“大数据杀熟”的担心和困扰。

  9月23日,南都数字经济治理论坛第四期活动——“个性化展示安全与合规研讨暨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发布了《个性化展示安全与合规报告(2020)》(下称《报告》)。

  20款常用App个性化展示测评

  《报告》对20款常用App使用个性化展示的情况进行测评,结果显示,用户友好程度高的App个数为零;用户友好程度较高的App有四款,分别为淘宝、美团、考拉海购和苏宁易购;用户友好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和低水平的占比达80%。

  测评结果显示,除了飞猪,其余19款App均提供了关闭/退出个性化展示的选项,而且绝大多数是“一键关闭”的形式,但入口和关闭有效期有所差异。

  有的App可以通过长按商品并点击个性化相关设置选项或从隐私政策直接跳转,比如今日头条、微信;但大多数App则会把个性化展示开关放在“设置”、“隐私”等页面。绝大部分App都要经过5次以上甚至上10次跳转才能找到开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没有提供关闭/退出选项的飞猪以外,有四款App均为这一选项设置了“有效期”,短则三个月,如新浪微博;长则六个月,如淘宝、微信和大众点评。也就是说,三个月或六个月后,用户需要再次手动关闭个性化展示。

  此外,测评还发现,在用户自主控制机制方面,大多数App提供的都是对单个广告的反馈机制,或者可编辑、可删除的系统预设标签,而非完全由个人历史数据生成的标签。

  App“监听”疑云

  在国内,“就个性化展示来说,目前呈现出分散式立法的特点,尚无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统一立法,也没有关于个性化展示这一主题的专门立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数据安全研究部副主任陈湉说。

  而且,国内法律和标准在个性化展示方面的术语零散不统一,包括“定向推送”“个性化展示”“个性化推送”等。上述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数字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汪庆华指出,应该在立法顶层设计上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对于个性化展示带来的问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信息安全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App治理工作组成员何延哲总结为两点:一是推送太“精准”,让用户怀疑App是否在监听;二是大数据杀熟,也就是互联网公司利用已掌握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价格歧视的问题。

  他指出,目前技术上虽然可以实现,但在实际检测中还没有发现App“监听”的情况。此外,“关于特别精准的推送的透明度还是欠缺的,个性化推送的本质还是为个人服务,用户画像可以更加人性化。”何延哲说。

  不得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

  个性化展示已经成为监管重点。

  2019年11月6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App侵犯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将重点对四个方面8类问题开展规范整治工作,其中在“违规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方面”,将“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列为一类重要问题。

  根据2019年11月28日发布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利用用户信息和算法定向推送信息,如未向用户提供非定向推送信息的选项,属于“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同时规定,不得仅以定向推送信息为由,强制要求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

  2020年7月28日,《工信部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中明确,App、SDK不得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重点整治App、SDK未以显著方式标示且未经用户同意,将收集到的用户搜索、浏览记录、使用习惯等个人信息,用于定向推送或广告精准营销,且未提供关闭该功能选项的行为。

  《报告》指出,监管部门已经关注到App在进行个性化展示时,是否向用户告知或以显著方式标示,以及是否为用户提供了关闭该功能的选项。

  中国消费者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皮小林认为,互联网平台应该明确消费者拒绝“点对点”商业广告的权利、退出权和投诉权。在政策层面,他建议要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建立算法伦理审查制度以及避免对特定群体或地区产生不合理差别对待。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劲舞团私服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